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32节
另外,他发现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性。 因为有一些灵感是在课堂上发现的,包括泛函分析、概率论,都是和分析概率直接相关的,所以他所做出的研究过程,也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。 “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种解决方法,包括寻找梅森素数,也包括其他的研究,都可能有很多种方法能够解决。” “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灵感方向,直接关系到问题的解决方法。” 罗大勇的‘图同构问题’也是一样的,他去上了一堂《非线性泛函分析》课,就找到了一种以泛函分析领域方法为开端的解决方式。 王浩完成了报告以后,脑子里思考了很多东西。 他对于函数以及塑造函数的过程讲解的非常仔细,接下来只是回答了两个小提问,报告就结束了。 “啪啪啪~~” 会议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每一个前来听报告的学者都感觉受益匪浅。 王浩走下台和过来的每一个人握手,也得到了一大堆的赞叹,“真是年轻有为!你这个研究真是让我开了眼界,原来一些不严谨的数学方法,还能有这样的作用。” “我第一次看到把概率的手法用在推导函数上,都感觉是大开了眼界啊!” “精彩,太精彩了,听了你的报告,不枉此行了!” 王浩带着微笑应和着每一个人。 在有关梅森素数的报告结束以后,所有人就都走出了会议室,在休息了片刻后,有些人就提前离开了,他们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。 那些来自其他地区的学者,就没有什么事情了。 数学科学中心的人,招待他们一起到水木大学的校园转一转。 水木大学都可以说是一个著名的景点,校园里还是很值得转一转的,里面有很多经典著名的建筑,充满着历史和文化的底蕴。 王浩和潘卫国一起走在人群后面。 他们一直说着话。 潘卫国心里真的是有无限多的感慨,回想一年多以前,王浩还是自己手下的博士生,自己还耐心的指导他完成博士论文。 转眼,一年时间过去了。 当时肯定想不到一年时间里,会发生这么多事情,首先是王浩留校并参与了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的项目,只过了三个月他就突然被解聘。 后来知道王浩被周清源邀请去了西海大学,就开始听说他完成一个个研究,甚至偶尔就能在新闻上看到他的消息。 每当在新闻上看到王浩的消息,潘卫国总是感到非常的欣慰,后来则是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。 最开始的欣慰是因为,他一直认为王浩非常的优秀,读博期间的些想法就总是让人惊讶,到了西海大学耐下心思做研究,有成果也是很正常的。 后来的不可思议则是因为成果太多、太大了。 傅里叶变换辅助构造数学模型? 新的大数相乘算法? 蒙日-安培方程的正则性证明? 阿廷常数存在和有界性论证? 梅森素数…… 潘卫国想想这些研究都属于王浩,并且是在短短半年多时间研究出来的,就是在感觉非常的震惊。 王浩的天才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料,只过了一年时间,就连他自己也已经被落在了后面。 潘卫国带着苦笑长叹一口气问道,“你刚刚完成了梅森素数的研究,有下一步的计划吗?质数分布概率研究,具体有想法吗?” 他知道王浩申请到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。 王浩点头道,“我已经有了新研究的方向,是一种新的数学方法,希望能通过这种数学方法,解决那些通过固定算式,让数字无穷增减的证明问题。” 类似的话,他和曹东明也说过,但是曹东明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了一句‘加油’,也不知具体是什么意思。 潘卫国就不一样了,他立刻反应过来,“角谷猜想?” 王浩轻轻点了点头,又摇了摇头道,“不止是角谷猜想,还包括3x+2,3x+3,或者回文数猜想,等等,类似的问题有很多。” “我是想研究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一类问题。” 这一类问题包含很多内容,角谷猜想只是其中之一,也可以说是其中最经典的问题。 角谷猜想有很多个名字。 阿迈瑞肯把问题称之为‘冰雹猜想’,是因为顺着问题去计算,做出的图形就像是冰雹一样。 国际正规会议则称之为‘克拉茨问题或者3x+1问题’,是因为七十年前,数学家克拉茨在正式会议上提出了这个问题。 国内有好多学者称呼为角谷猜想,因为这个问题是由一个叫角谷的日国数学家传到国内的。 角谷猜想的内容也很容易理解——任意写出一个正整数n,并且按照以下的规律进行变换:如果是个奇数,则下一步变成3n+1;如果是个偶数,则下一步变成n/2。 不管n是任何一个数字,最终都无法逃脱到谷底,归为数字1。 这就属于通过一个列式对数字进行计算,不断增加减少来探索最终数字的问题。 数学中有好多类似的问题,都是通过一个劣势改变数字,然后不断的进行循环,或者是一直增加,或者是一直减少,或者是增加和减少并进。 潘卫国自然明白王浩说的是什么,正因为如此,他才知道研究难度究竟有多高。 甚至可以说,不可能…… 潘卫国听了第一反应就是这种研究不可能完成,换做是一年以前,他肯定会直接说“暂停吧,不要在这种不可能完成的研究上浪费时间。” 现在潘卫国就说不出来了,因为王浩的成果很多,而且都是影响力很大的内容。 现在他们也不在一个学校,最多只能说是以前导师和学生、或者是朋友关系而已。 潘卫国没有办法开口让王浩停止研究,他思考了好半天,认真组织了一下语言,“王浩啊!” “我觉得吧,我们做研究不要钻牛角尖,像是一些高难度、甚至不可能完成的研究,就要抱着随遇而安的心态。” “能有进展就最好,没有进展,也没有关系。” 潘卫国觉得王浩肯定不会听自己的劝说。 年轻人啊! 刚完成了好几个成果,肯定会有一股冲劲儿,但没想到王浩顺应着点点头,“是啊,我也是这么想的,这种研究还是随遇而安比较好。” 潘卫国顿时感到很欣慰,他觉得自己的劝说是有效果的,王浩还是对自己的话很重视。 他满意的点点头,“就是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啊。” …… 王浩和潘卫国一起吃了顿午饭,随后就去酒店房间休息。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,他在酒店门口看到了来接的车子,就上了车去了航空材料院。 曹东明和其他几个人已经等在门口了。 王浩下了车和几个人一一握手认识。 “欢迎、欢迎!” “王浩教授,非常欢迎你呀,我听曹教授说了,你在材料研究的数据挖掘领域很有研究啊。” “我在新闻上认识你的,他们都说你是数学界的明星……” 几句恭维的话说出来,倒是让场面热闹一些。 在一番介绍以后,王浩才知道其中大部分都是曹东明负责项目中的研究员。 他们一起进了大门,一行人就带着参观航空材料院。 在参观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,航空材料院对于王浩的到来并不重视,其他项目或部门的人,被介绍的时候,只是和王浩礼貌的打个招呼,然后就继续干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了,甚至有的干脆继续和其他人闲聊,根本就没有特别去在意。 其实,这也是很正常的。 王浩是曹东明邀请过来的,曹东明确实是钛合金领域首屈一指的人物,但放在整个航空材料院,也只能说是个人物而已。 航空材料院实在是太大了,里面的专家、学者也太多了,有很多类似曹东明的专家,都是在某个领域研究上,是首屈一指的人物。 按照职称级别上来说,曹东明已经是最顶尖的教授,但航空材料院常驻有六名院士,知名的材料专家以及学术带头人一百多个。 在这种庞大的材料科研机构中,再优秀的专家也会变得很普通。 事实上,曹东明邀请王浩来做报告,也是和其他人说了的,包括好几个项目组的负责人,也包括两个常驻的航空院士,但是其他人的响应热情并不高。 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,王浩是一个数学计算机专家,但并非是有名的数据挖掘专家,似乎和材料研究并不相干。 彭辉团队所做的项目,已经被列为重大机密,其他人并不知道成果有多大,王浩个人对研发的贡献有多高。 他们对王浩的印象依旧只是个年轻的数学教授,很有天赋、被报道说可能是未来的菲尔兹获得者。 但是,又怎么样呢? 这和航空材料研究一点儿关系都没有。 有些人甚至觉得曹东明邀请王浩来做数据挖掘的报告,感觉是有点失心疯失了智。 数学和数据挖掘可不是同一个领域! 曹东明说王浩是一个数据挖掘专家,但航空材料院就有好几个数据挖掘领域的专家,他们还是专注于材料计算、材料实验数据分析的。 这不就等于是外行来给内行讲课吗? 正因为如此,好多人见到王浩,要么就是不知道,知道的也只是惊奇一下,就只有曹东明以及他负责项目里的研究员,对王浩很热情而已。 王浩倒是没感觉什么。 世界并不是围着他一个人转,这么大的航空材料院,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对他非常热情,其他正常客客气气的,倒是让他感觉很自然。 在曹东明一行人的招待下,王浩一路参观了航空研究院的两个最大的楼,还去了后面航空设备间看了看,有好多航空用的材料设备,都还是第一次听说、第一次见到,也感觉没有白来算是开了眼界。 曹东明确实对王浩非常热情。 在边走边谈的过程中,他不断说起数据挖掘相关的话题,随后问王浩道,“钛合金的研究,每一个项目的实验数据分析,都可以说是一次新的研究。” “王浩教授,你在这方面是专家,以你看来,能不能有一种通用的分析方法,可以用在所有的合金材料研发上?” 这个问题还真是有点难回答。 王浩仔细想了想,思考着说道,“所有的合金材料研发……很难吧,我对于合金材料研发是个外行,也不懂。” “如果单纯只是β型钛合金的研发,我倒是了解一些,也许能做到吧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