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书吧 - 历史小说 -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在线阅读 - 第880节

第880节

    ……——

    当天下午,好消息就传遍了幕府,并且在往外扩散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好消息,虽然幕府上下知道通行并非全是好事,接下来也会面临朝廷的压力,但是西州是整个安南的中枢,也是中西部的贸易枢钮。路通了,就意味着西州的重要性增强了,甚至梧州的货物想北上京师也是走西州更方便。也就意味着整个安南货物北上也更便捷了。

    这对安南是有利的。因为安南境内的路,较之以前好了太多,矿藏、盐井的产出也更方便运输了。只要不是安南的主政者,听到消息之后都会觉得开心。只有主事的人,才会紧张。

    苏喆听到消息之后却有一点怔忡,这是一件喜忧掺半的事情,她一面写信给母亲,一面把路丹青、林风两个如今在西州的伙伴请过来说话。

    路、林二人现在幕府练兵。

    两人接到苏喆的邀请,都猜她又要整出点什么事儿了,到了苏喆的家里,果不其然,她又有主意了。

    三人往屋里一坐,路丹青先问:“才听到好消息,就把我们叫过来,是有什么安排?”

    苏喆严肃地道:“上回说的事儿,你们想明白了没了?”

    路丹青转头去看林风,“上回说的事儿”是指他们私下对安南未来的讨论。苏喆以为,安南虽然初具规模了,但是一旦与朝廷接触太多,是需要一些“保障”的。之前有天险阻隔,就在安南的范围内发展,也不用太考虑朝廷。现在,需要有点动作了。

    林风道:“为姥请封,现在确实是个好机会。”

    苏喆问路丹青:“你说呢?”

    路丹青道:“我当然是同意的,不过,你与赵大哥他们说了吗?不好把他们撇下的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过几天就到,到时候咱们一同与他们讲。”

    林风道:“姥当然值得朝廷一个爵位,这个破朝廷也太不厚道了,册封节度使的时候竟没有主动给!开疆拓土之功,难道不值得公侯?”

    苏喆道:“还有一件,你们可别忘了,爵位可以世袭,官位不行。只给官职,不给爵位,他们什么意思呢?”

    林风道:“咱们各自家里,官位也是世袭的。”

    苏喆发出一声不屑的冷笑:“那能一样吗?整个安南,也就只有外五县是这样。别的,赵苏、祝炼、祝重华,哪个不是一步一步升上来的?就是幕府里这些人,你我,哦,青君也是从校尉升到将军的呢。”

    她说到“祝重华”的时候,路丹青看了她一眼,苏喆也没在意。路丹青道:“你话里有话的。”

    苏喆轻声道:“我也是在想我们,我们的子孙。”

    她这话一出,另外两人都露出了了然的神色,旋即林风也陷入了深思。路丹青暂时没有这个困扰,她只是问苏喆:“你的意思是,大家都要有爵位?朝廷恐怕不会答应吧?安南也不是他们能管得到的。”

    苏喆道:“总要先提出来,再想怎么办。唉……”

    另两个人对望一眼,也都点了点头。安南的设立,她们都是借势而起的,如果没有安南,苏喆可以有一个阿苏县,另外两个连自家寨子都得不到。如今三人都能够在整个安南有影响,三人自然不肯放弃安南,必要维护。然而维护又遇到了一个问题——官位不可世袭。

    三人有了个念头,只等赵苏等人到来。多开一条驿路,影响是很大,几州刺史连同祝青君都赶了回来。他们各有各的住处,也有住在幕府里的,比如祝炼,也有在府外有宅子的,比如祝重华。

    大家都知道了好消息,祝缨召集开会的时候,各人也都有了腹稿,刺史们想的挺多,都是如何利用这条路,譬如祝重华,率先提出来:“我想从北关直接回黛州,亲自走一走,探探路。”

    祝缨都同意了,却也提出了要求:“各人回去之后,要严防境内盐、铁、粮、马匹随意外流,要筛查流入的书籍。开这条路,是为了警醒、学习、不坐井观天,不是为了找死。”

    虽然有关卡,但是走私这事儿只要有利可图就是止不住,故而从源头开始就要防范。安南与朝廷不能说是“敌国”,但体量、繁荣程度是不在一个水平上的,安南是需要小心的那一个。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会开完,祝缨让各人回去准备,择日一同动身,而她自己则去询问张仙姑,是否愿意到桥边看一看。张仙姑年纪愈老,行动愈不如前,祝缨庆幸前两年与她一同游过了安南,如今只看她自己的意愿。

    张仙姑也愿意走动,只是如今已经收拾行李已经不大利索了,事情都是花姐与杜大姐等人在打理。祝缨要帮忙,被蒋寡妇拦下了:“你们娘儿俩一处说话,我们干就成啦!”

    另一面,苏喆又请了赵苏等人“小聚”。

    赵苏到了苏喆家,一看来了不少人,笑着说:“你又要弄鬼了。”

    苏喆正色道:“不管弄神弄鬼,有用就行。”

    待人聚齐,苏喆也是当仁不让,将想法都说了。其他几人面面相觑,祝炼清了清嗓子,道:“这事儿,没对老师说吧?”

    苏喆道:“不将事情想清楚就拿到姥面前说嘴?那咱们这些年不是白活了?一点儿长进也没有。你们只管说,我说的有没有道理。”

    道理是有的,因为头人出身的苏喆肯接受官职不世袭,已经算是受了熏陶了。将爵、与职分开,确乎是一种进步。祝炼道:“安南,没有裂土分爵的余地了吧?”苏喆道:“朝廷分封,也没有裂土临民的呀。”

    赵苏道:“咱们讲不清爽。”实则是他也没弄得太清楚,眼前的形势他是不怕的,不过说到将来的规划,他也有忧虑。祝缨已经五十多了,他也五十多了,安南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继任者。这是很危险的。

    可以借这个机会,暗示一下祝缨,试探一下她的意见。

    赵苏看了祝青君一眼,对苏喆的提议表示了赞同:“无论如何,朝廷不该吝惜这个爵位。也不应低于侯爵。至于其他,何妨请教姥?你什么时候见她想得比你少了?”

    苏喆道:“不过是我的一个傻念头,也不独是为了我们自己。科考的事儿,因考生不足,至今没有做出成例。晋升之事,关系人心的。便是我们,自己运气好、乘了姥的东风得有今日,儿孙呢?再没这样的好事了,须得有一个保障。幕府若没有这个保障,各人私心,就会各自为儿孙寻求保障,一旦私念膨胀,我先说,我不知道我自己会干出什么事儿来。你们,恐怕也不能保证不为后代谋划吧?

    大同世界,谁不想要?可现做不到。姥当然比我高明,那就同去请教,我只问在座的诸位的想法。别忘了,除了我们,安南上下的有品阶的官员还有多少人,他们难道整天傻吃傻玩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什么都不想吗?

    姥立下规矩,我照听、照办。可要是姥把这规矩空下来,那就大家各动脑筋了,难道会是好事?”

    祝青君紧绷的脸因她后半截的话转晴了一点,轻轻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各人相继认同,约定次日晨会后向祝缨进言。

    ……——

    祝炼还住在幕府里,当晚便叩响了祝缨的房门。

    次日一早,幕府晨会,多了祝缨出行之后的安排。

    任务分派毕,苏喆等人暂时散去,又重新聚集,一同往签押房里去寻祝缨。

    祝缨看到些人一同前来,一挑眉:“你们这是有什么事?坐,慢慢讲。”

    苏喆鼓起勇气开了个头:“姥,这条路一旦通了,朝廷兵马可以由此进入安南、包抄西番,开疆拓土之功,是坐实了吧?”

    “对。”

    “那……酬功任能,节度使是任能,现在该朝廷该酬功了。”说着,她看了赵苏一眼。

    赵苏欠身,含蓄地说:“安南如今内外兵患已平,该定制度了。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倒也有理。你们呢?也是一样的想法吗?”

    众人精神一振,看祝缨表情平静,才缓缓说了自己的想法,苏喆说得比较多,她思考得最久。祝炼是比较愿意像朝廷那样,就开科取士,能者上、庸者下。祝青君之前没有想那么多,现在倒更赞成祝炼。赵苏等人比较倾向苏喆,因为苏喆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。

    祝缨点了点头,道:“你们的意思,我清楚了。你们所担忧的,我早已想过了。”

    想让出了力的人与别人待遇完全一样,那也是不可能的。就像外五县,到现在还能做“法外狂徒”,也是因为最初的配合羁縻。到得现在,不是不能强行并吞,或者玩弄权术,但那样一来信誉就没了。所以外五县就是与新四州不一样。

    对眼前的这些人,也是一样的道理,苏喆等人是带着背后家族的助力加入来的,哪怕路丹青,路果最初也给了点土兵让她带着。他们付出了多少,按照现世的“买卖公平”就得给他们多少。不但是眼前,还得顾及“以后”。祝缨只给了他们官职,没有分到更多的利益。整个安南,除外五县,土地是统归幕府,也就是祝缨名下的。

    以前这些人都还年轻,没有家室的拖累,有官职、可以参与一项事业就可以安抚下了。现在,他们更多的还要考虑到延续。

    祝缨说:“像以前那样,头人洞主拥有一切,奴隶也没见翻起浪来。但现在不可行了。说了一句,让奴隶做人,我就有了安南。

    即便没有我,朝廷只要有需要,攻城掠地、获取山民,也是拦不住的。到时候家破人亡,端看朝廷有没有这样的决心。你们的祖上,都是经历过惨事的。后来不过是朝廷打不动了,什么时候它缓过气来了,觉得有必要,依旧躲不过。祖辈的生活有危险,就换个活法,如今大伙比祖辈眼界更开阔了,是不是?”

    苏喆等人知道祝缨不会说废话,都认真地听着。

    祝缨道:“兼并之祸,起自微末,人都有私欲,这很正常,而且只要不受到限制就会一直膨胀下去。就算受到了限制,也会设法打破限制。人往高处走嘛!可是呢,兼并的道理不用我讲你们都懂,兼并的后果,史不绝书。”

    众人认真地点头。

    “得让别人活,自己才能活下去。历朝历代无不抑兼并,为了朝廷的赋税,也是为了不要乱。乱起来,是要玉石俱焚的!

    所以我一直在想,不要孩子死了再喂奶,从一开始就要防止兼并。才有了分地、取租。这也不是什么新鲜招数,朝廷也在用。所以我加了一条——禁止买卖。否则,依旧禁止不了,还是要经过‘大破大立’,大浪淘沙之后,看谁能活下来再现风光。”

    她慢慢地说了自己的想法,听的人也都不觉诧异,因为她一向如此,不吝向下属、晚辈传授知识和想法。

    祝缨渐渐说明了情况:“安南太小了,又是蛮夷,还有这些女子。人繁衍越来越多,而地方是有限的,想出安南,就会迎头撞上山外的世界。无论蛮夷还是女子想像在安南这样活,在外面都是不受欢迎的。南士们已然晋升困难,何况蛮夷和女子?除非把外面变成和安南一样,否则要出外闯荡,必然处处碰壁。

    且出外闯荡,安南人可以入朝为官,那朝廷是不是就可以派官员来管理安南?那就不是羁縻了,一应政令也不由安南人自己作主了。出外晋升又难,家乡又要听人安排,这个结果大家能承受得了吗?

    所以要守住安南,现在不适合让外面的手插进来。也不能让那一套君臣父子伦理纲常侵蚀,信了那一套,就是自己跪着认主子了。后果,不好说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糟糕的事情不会马上发生,可能要五十年、一百年,但我既然看到了,就要做些什么以防惨祸发生。

    我第一件要做的,就是稳住种田养活整个安南的人,稳住安南。对你们,先予官职让你们做事,其他的事,暂时往后放一放。现在,路也通了,也是时候做下一步了。”

    众人长出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祝缨道:“你们的功劳,我都看着也都记得。但我也说了,一定要小心兼并。在惨祸发生之前,一定已经发生了许多惨事,我不想看到这些。所以不会直接给你们土地,咱们这个学一学朝廷,以赋税分封。”

    这是她深思熟虑过了的,不按朝廷的品级格式,而是很简单的“百户”、“千户”,简单直接。名称就是能够吃到多少额外的禄俸,可以世袭,一百户、两百户……等等,最高绝收不过“千户”,所有的分封,仅限现在有军功的这些人。以后增封,也只按功计。总量不能超过安南税赋总户口的一半。盐铁等官营,收入得养兵、补贴安南支出,不用将领自己养兵。

    祝缨问道:“你们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众人纷纷表示了赞同。

    “你们也都长大了,会考虑子孙大计了。我也老了,当然也要想一想自己身后的安排。我知道,许多人都在嘀咕。我这个年纪,都怕我死了不及安排后事,安南要乱。”祝缨又说。

    所有人的心骤然提到了嗓子眼儿,眼睛都瞪得大大的,大气也不敢喘,都等她的下一句。

    祝缨的目光压过每一个人,众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,又舍不得移开目光。

    祝缨缓缓地道:“安南节度使,不是长在谁身上、必须是谁的。既不是我的子孙,也不必非得是谁的子孙!这个位子给了谁,也不必非要传给她的子孙。

    谁的眼里有整个安南、谁能维护整个安南,要把人当人,我才会把安南交给谁。以后谁要做我这个位子,必得从下做上来,要知道自己的斤两,能安排春耕秋收,断清爽案件争执。要能服众!

    机会,我给每一个人,不问出身,不问我喜欢不喜欢,一步一步,走上来!

    你们、你们的子孙都有了保障,这些保障都依赖安南,你们要维护安南,选出能做得到的人。约束她!谁都能换,只要安南好好的。

    安南设镇才几年?我在看你们的表现。差不多的时候,我会公布人选的,一定不会出乎大家的意料。”

    室内一片沉默,忽然喘气声大了起来。

    祝缨道:“好了,话,我都说完了,收拾收拾,咱们该动身啦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众人应声,声音嘶哑得吓了他们自己一跳。

    祝缨摆了摆手,又拿起一份公文慢慢看了起来,众人纷纷离开,路丹青靠门近些走在前面。到廊下转个弯,忽然站住了:“姑姑?”

    花姐笑笑:“你们有事?说完了吗?我来找她有事儿。”

    赵苏踱了出来:“我们正要回去收拾行装,准备出行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是来说行装的事。既然你们说完了,我就进去了。”花姐说。

    第512章 乔木

    花姐确实是有出行的事来找祝缨,因里面在说话便不进去打扰。她在门边站着,等人都走了才放轻脚步进去,又轻轻咳嗽一声。

    祝缨抬起头来笑笑:“来了,坐。”

    花姐眼中透着点忧虑,张了张口,还是先说了出行的事情:“天虽然已经转暖了,我还是想多带几床褥子垫着,干娘经不得颠。”

    “行。家里褥子有得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