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书吧 - 历史小说 - 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在线阅读 - 第286节

第286节

    阿苏洞主十分不舍,道:“日子过得可真是快呀!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我还要回去办咱们的事呢,榷场的事我心中也有数了。回去就写奏本。”

    阿苏洞主叹道:“我也没想到事情真能办成。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只要想办,总能成的。对了,另有一事,既然已经结义,大哥家里的事就是我的事,万一我调走,不能把大哥一家晾在半山腰上不去下不来。我少不得为大哥筹谋一二,只盼大哥不要当我别的用心。”

    “兄弟你说。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大哥担心的没错,女儿当家必会有人挑毛病。不过,如果有朝廷的敕封,就是另一回事了。”

    阿苏洞主突然不说话了,祝缨道:“莫慌,不是要管着你。如果是给你授官,以后这官也可以传给你的儿女,儿女再传给儿女,世袭,你还管着你的地方,除了多一个官儿,旁的什么都不变,怎么样?”

    阿苏洞主脸上豁然开朗!

    祝缨道:“你认朝廷为主,朝廷并不派官员接管你的山寨。每年缴一点赋税,数目能另商量,就是自己人了。盐铁交易也不像现在这般困难,榷场更是容易。当然,咱们现在先不跟朝廷讲,一点一点放出来。人口也不全报上,一是大哥你这里没有文字,数目也不准,二是,报得多了,又有赋税上的麻烦。今年可以先不报,等到明年。或留到有需要的时候再报上去。

    我虽然不愿动刀兵,但大哥要是被人袭击了,我也想保你平安。有敕封,别人动你你向朝廷求援名正言顺,是过了明路的。”

    阿苏洞主听到最后一句,道:“好兄弟,你很好!是在为我着想。就听你的。”

    第154章 校尉

    阿苏族之行祝缨收获颇丰,阿苏族也没有故布疑阵给她看一些明显假装的小寨,也没有故意安排人在她面前表露敌意,更没有安排假意热情的人群,一切都还算自然。

    她也对阿苏族这一片地方的物产有了些了解,阿苏族之地比较适合种茶树,更让她在意的是山地的气候,这时节雨水比较多,但是山上要更寒冷一些,她不由想到自己试种的一些作物是否可以移种山上之类。

    不过那都是后话了。

    就在两人夜话的次日,她告别了阿苏洞主带着赵苏等人折返县城,比她预定的日期还要早上三天。阿苏洞主亲自送她送到寨子外面,说:“我等你的好消息。”他向后一招手,他的长子带着一队人出列,两人一组抬着祝缨在山寨卸下的箱子。

    阿苏洞主道:“你做客带了礼物来,回答也不能空着回去。”

    祝缨不推辞,坦然收下了。

    阿苏洞主道:“回去要走几天,还要经过寨子,就让他送你回去吧。”

    这回派的是长子送祝缨回县,祝缨道:“那就辛苦你啦。”

    胡子留了两寸长的阿苏家长子脸皮抽了一下,对这位年轻的“阿叔”道:“走惯了的路,不辛苦。”

    一行人这才上路。

    回程阴着天,因没遇到雨比来的时候走得更顺利些,走得也比来的时候更快。赶车、押车的人有时候需要下车步行、帮忙推车,但前面领路的人却丝毫不觉,弄得众衙役肚里小声嘀咕。

    夜宿的时候,不用祝缨叮嘱,他们也没力气四下闲逛了。大侄子与这座寨子的寨主显得极熟,两人见面就是拥抱,大侄子向寨主介绍了祝缨:“这是我阿爸新结的义兄弟。”

    寨主惊讶地看着祝缨,祝缨也对他点点头,此后宴上就主要是大侄子与寨主叙旧了。他们年纪相仿,快走不用一天的路程,听得出来两人打小经常见,互相问候着彼此的家人,又说起一月不见发生的事。

    赵苏想开口,祝缨对他使了个眼色,他就安静地用饭不再说话了。祝缨则偶尔插一两句,大侄子很在意她的那手连珠箭。祝缨道:“我这不算什么本事,京城看别人专精箭术的才叫厉害呢。”并不展示给他们看。

    大侄子得了父亲的嘱咐,也不敢强求。

    第二天傍晚,一行人终于到了西乡。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,大侄子见到姑姑,开心得紧。

    赵沣抢先来见祝缨:“大人可算回来了!再不回来,县里关丞就要吃了我啦!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他哪里有这么凶?”

    赵沣摇头道:“您不知道。”再看折返的车的样子,估摸着带了回头礼,觉得事情应该谈得不错。他看了一眼儿子,不等父子俩说话,赵娘子已经大声说:“这又多了个兄弟了?!”

    大侄子清清喉咙:“是。阿爸叫我护送阿叔下山的。”

    赵娘子道:“这可是件大好事!来!”

    祝缨不知不觉又多了个“阿姐”,被阿姐招待在西乡多住了一天才回县里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祝缨离开县城大半个月,整个县城已经知道了她出城,从惊讶到担忧也不过是花了三天的时间,此后就一直盼着她回来。

    她才出西乡,田野间就有人看到了她,大声叫:“大人回来了!”

    有腿快的早回到村里报信了,一站传一站,消息比她回程还快,人还没到县城,关丞就已经收到了消息。确认消息之后,关丞心头一颗大石终于落地,不自觉笑了出来。

    小吴一个机灵鬼,听了信儿就溜到了后衙:“大娘子!咱们大人回来啦!”

    后衙也欢腾了起来。

    待到祝缨回到县城,早有乡民出城来围观她,其情况比之前几次出城更热烈。祝缨见状下了马,问道:“县里出什么事了吗?”挤在前面的人张口差点落泪:“大人,以后可不敢孤身犯险离开这么久了!”

    祝缨一口答应:“好。”

    “真的?”

    “真的。”

    围观者都欢呼了起来。

    她该跑的都跑了,现在就剩六月末去州城一趟,其他的都是在县里就能办得了的了。这答应的话不算是骗人。

    祝缨对赵苏道:“你先回答,将那稿子拟出来,过两天拿到衙里我来看。”

    赵苏之前已代阿苏洞主写过奏本,这回也有底气了,答道:“是。”这回的奏本主题还是榷场,而不是“归附”,这是祝缨与阿苏洞主商议好了的,一点一点的来。

    祝缨独自回县衙,怎么样走的还是怎么样回,还带回了礼物,这是县衙几十年没有见过的奇景了。汪县令之前的县令不是没想过与阿苏族缓和,却总也不能成功,不想祝缨却能做到。

    关丞与莫主簿等人一个劲儿地猛拍马屁:“这些年也不见有一个县令如大人这般精明强干!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皆是因为诸位可靠,我才能放心离开。”

    互相吹捧了一回,关丞又要说县里的事务。祝缨道:“你办事我还能不放心么?明天再说,今天都歇一歇。这些日子大家都辛苦了,今天放假半天,”半天假,整个县衙都快活了起来。

    祝缨匆忙回到后衙,又被家里人围着看了一圈,张仙姑见她全须全尾地回来,不再抱怨,只催着她洗澡换衣服:“都要馊了!”

    祝缨闻了闻自己:“哪有?山上还挺凉快的。哎,我带回来了些东西,你们看看。”

    她自回房洗沐,换了身袍子出来,见他们都在看她带回来的山寨土物。以山珍为多,张仙姑道:“哎哟,这可值老钱了。在京城……”

    祝缨心想,在京城那得算上运费了,这些东西在产地没那么贵。也伸头看了一下,各色菌子、土布,更有一整套的银饰。她想起了苏媛说过,她们山里还有银矿。花姐打开一个匣子,惊讶地说:“丹砂!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你用得着就拿走。”

    山中有宝,但是她在寨子里这些日子都没有看到矿,据寨子里的人说,这些矿产离寨子也挺远,运输困难。

    祝缨看了一回带回来的东西,自己家留了一些,又将其中一部分散给县衙上下。晚间便开始写奏本。

    她的奏本上详述了自己这些日子的见闻,将阿苏家的物产列了一些,又标出哪是自己亲见,哪些是听说。

    其次写了与奇霞族交好的好处——县里可以安心劝课农桑。再写了自己开榷场的详细规划,何处设点,开设的频率,规模不过眼下不必太大,一月开一次,由县衙派人去主持。大概的物品,以及山中有哪些是山下也比较需要的。

    向政事堂陈明了自己的观点:榷场是可以开的。

    第三日上,赵苏也将自己写好的稿子拿来给祝缨看,依旧是以阿苏洞主的口气写的。祝缨看了,又指点他将其中几句稍稍改一改,让他重新誊抄好。

    等赵苏誊抄完了拿来,祝缨问道:“你还愿意时常往你舅舅那里跑几趟吗?”

    赵苏一凛,道:“但凭义父吩咐。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坐。”

    赵苏坐了下来,祝缨道:“以往不安排你是因我只知你父系,现今你母系我也见过了,是时候与你好好谈一谈了。”

    赵苏道:“是。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你占两边的便宜也吃两边的亏,你要把自己夹在中间,永远困死一隅就一辈子都是一个别扭的人。你得跳出来看,一旦跳出来了,天地宽广。你有忌讳,别人看你的时候就要顾忌你的忌讳,许多事情也就跟你不沾边儿了。”

    赵苏道:“儿以往没有跳出来的机会。”

    祝缨点点头:“现在呢?能看得开吗?”

    赵苏笑笑:“义父宽容,儿没有什么看不开的。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很好。你舅家,你怎么看?”

    赵苏道:“舅舅已是认准了小妹了。舅舅和小妹都有心气,他们不甘心。表哥们当家做主不是不行,但是太平庸。”

    祝缨道:“这一封奏表递上去,朝廷多半是会答允的。接下来要做什么呢?”

    赵苏犹豫地说:“归附?”

    祝缨摇了摇头:“是先请朝廷正名。奇霞族分几家,先到先得。榷场的事定下来之后,你去你舅家说这件事。除天授而外,人做事都是历练出来的。趁着跟舅家好说话,你先练一练。”

    “是,儿一定把事情办好。”

    “还没说完,要让你舅舅准备一些贡品。改名,不得准备点礼物么?这个不急着办,你先自己想想要怎么说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你还是想走科考的路子么?”

    赵苏道:“儿要想走得远些,还是经学校考试为好。”

    “很好,”祝缨说,“你再用心做两年文章,我将你的文章送到京城,自有人点评。”

    赵苏脸上的喜色一闪而过:“谢义父!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祝缨将两封奏表连同自己写的一些私信统统捎到了京城。接着,她又发了几封公文,说的是另外一件事——驻兵。

    一地有了正式的官兵入驻,大部分时间里是肯定会更安全的,兵士等有点钱也会在当地买东西,还是肥了当地。当然,如果军纪不好,就是地方一害了。且驻军有军官,也有品级,如何与之相处也是一件麻烦事。

    祝缨思之再三,还是请求派驻少量兵马到福禄县。

    因为福禄县本就是接收流人的地方,现在恢复了接收,接不下来不可能总是给她宗族械斗的老实人、倒霉催的好心人、误杀人命的可怜人……流人营就得跟官兵营离得近一点,好有个看守。

    再者,与奇霞族之间的榷场开了,阿苏家还好,局面打开之后,必有其他部族。各族之间又各自有仇,打起来光凭县衙这几丁人恐怕镇不住。

    几封公文发出,最先收到的是同意派兵的公文。

    原本福禄县就有少量驻军,眼下不过是“恢复故事”,由一个校尉带着一百来号人分驻到福禄县。他们原就在南府驻兵,据言南府驻兵有一千人,分她一百虽不算多,但也勉强说得过去。

    一百人维持日常也够了,真要打仗的时候,那就是全县抽丁,三丁抽一、五丁抽二,各村、乡以宗族、同乡为基础,选出各级的头目,这一百人就是骨干。以福禄县的人口,临时能凑出来数千至一万兵丁,如果让一县常年维护养一万个青壮,哪个县也熬不住,所以不打仗的时候就全散了,日常还是指望驻兵。

    府、州也是这么个办法。按说,农闲的时候壮丁还应该操练一下的,不过许多地方都省了这个步骤。

    因她多向南府也行文一封,南府那位上司倒还好心,给了她一个公文,提醒她:准备好给驻军耕种的田地!

    祝缨拿到了公文心道:原来坑在这里!

    她重新召来了关丞,指着公文问道: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