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书吧 - 科幻小说 - 夜阳鸟在线阅读 - 夜阳鸟 第213节

夜阳鸟 第213节

    辛念说:“林新那边来人了,周淮也回来了,他看到热搜了。”

    黎湘回道:“我本来要打给他的,但我现在有点事要出去,你帮我告诉他,我答应的事已经做到了,希望他也能放下疑心。这场仗合作了都未必能赢,更不能在这个时候起内讧。”

    辛念:“他明白的。这通电话就是他的意思。对了,我听他说林新那边逮捕了一个嫌疑人,好像和汽车爆炸案有关。这事也是你安排的?”

    黎湘想到姚岚,却没提起姚岚的名字,只说:“你要沉住气,这个嫌疑人可能只是烟雾弹,先等等看。总之不管动手的是谁,背后下命令的人才是罪魁。”

    辛念:“嗯,我知道。”

    电话挂断,黎湘的车开上大路,很快融入夜色。

    天上半轮明月升起,偶有星星点缀,远处几朵云彩缓慢漂浮。

    同一片夜空下,此时的林新专案小组。

    江进正坐在电脑面前,看着春城市局的两位刑警对靳寻进行的询问视频。

    “这个人你认识吗?”

    刑警拿出几张照片给靳寻辨认,正是林新专案小组刚刚抓捕的嫌疑人。

    嫌疑人自称层对闻铮和辛念的车动了手脚,连时间、地点,如何做的手脚都说得一清二楚,虽然在证据上还有待核实。

    嫌疑人还说,自己是受到春城靳家一个富二代的指使,就是负责林新度假村工程的那个。

    靳寻看了照片:“不认识。”

    刑警提示道:“他叫刘明生,你再仔细想想。”

    靳寻笑了笑:“很多人都说认识我,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目的,想从我这里得到一些好处。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”

    刑警继续提示,并提到刘明生的口供,以及汽车爆炸案。

    靳寻面露诧异,却又很镇定:“您说的闻铮、辛念这两个人,我也不认识,我为什么要害他们?”

    的确,起码就警方现在的调查,无法证实靳寻和这两个人有过直接接触。

    刑警:“根据刘明生的说法,闻铮和辛念之前一直在跟拍你,不止窥探你的隐私,还拍到一些你的违法证据。”

    靳寻:“那么他们拍到了什么,我很想知道。”

    刑警拿出一些照片,其中就包括靳寻肇事撞向安全岛,而后又有司机来顶包的画面。

    靳寻说:“这件事我和交通大队已经解释过了,情节并不严重。就因为这点疏忽,我就要雇人给他们的车子动手脚,未免太小题大作了。”

    这边,江进对着蓝牙耳机说道:“再提示他辛念这个人,问他是不是真的不认识。”

    刑警依言照办,并将辛念的照片摆在靳寻面前。

    靳寻这次没有立刻回答,多看了几眼,仿佛回忆,随即说:“哦,这样一看,我好像对她有点印象。她好像是黎湘之前的工作人员,我们在一个庆功宴上见过,不过并没有私下交流。后来这几年好像没再见到她,应该是辞职了。我记得黎湘和我提过两次,说身边人不得力,有二心,她很难过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红包继续~

    这个警方调查线,就比较像正统刑侦剧那样,以警方视角挖掘犯罪故事和背后真相。

    靳寻不用问了,对黎湘来说他就是boss。

    按照主流审美和警方视角来看,靳寻是明的,黎湘则是暗线boss,两个boss掐起来了。

    多视角搞起来!

    第161章

    狐狼的棋局

    靳寻这段提供和汽车爆炸案没有丝毫联系, 但他却提了这么一笔。

    而视频的另一头,江进手边正放着一些和黎湘有关的资料。

    黎湘的资料会出现并非偶然,在调查靳寻背景, 林新政商结构, 以及辛念、戚晚的同时,黎湘的名字总是时不时出现。

    刘锋鸣的骸骨被打捞出来,刘锋鸣生前曾探访过黎湘所在的剧组, 还和黎湘发生冲突, 黎湘因此受伤, 这件事上过微博热搜。

    辛念过去曾为黎湘工作,辛念后来上班的媒体公司, 账面上也有和华胜的金钱来往, 说好听了是赞助费宣传费,实际上就是封口费。

    而且那些封口费的来源大部分都指向黎湘,也就是说辛念和男友闻铮一直在跟拍黎湘, 黎湘则花钱买断。

    当然从这些证据上看, 可以理解为是前员工和前老板不和, 前员工知道很多秘密, 离职了还要靠前老板发财。

    至于戚晚,她和黎湘有过两次合作。

    听余钺说,在合作《远山》的时候,戚晚还闹过一次失踪, 吓得他立刻从春城赶往林新,后来在靳寻的别墅前将戚晚接上车。

    按照戚晚和黎湘的助理杨隽的说法, 都说那只是虚惊一场, 并没有遭到绑架、拘禁。

    然而负责询问《远山》剧组的民警却带回来另一个消息, 是一个工作人员无意间透露的, 称事发那晚,是《远山》一个叫于莉的工作人员和戚晚一起离开,害得整组人忙前忙后找了一天,最后回来的却只有戚晚一人。

    因于莉是华胜的员工,剧组的人也不便说什么,只听杨隽说,于莉私自离岗,还蒙骗编剧一同外出取材,实则是游玩,已经被公司开除。

    民警再去华胜调查,却根本找不到于莉的入职档案,连证件照片都因为办公室搬迁而丢失。华胜还说于莉只是个临时工,根本没入档,都开除了资料也没必要留了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剧组当时入住的酒店监控因相隔时间过久已经清除,暂时未能找到于莉的相关资料。

    而于莉这个名字又太过普通,通过档案调查实在是大海捞针。初步排查的结果,林新叫于莉的有三十多人,年龄段吻合的有三分之一。可是当电话拨过去核实之后,却都说没有参与过剧组工作。

    不过这样的“无果”因为并非没有收获,江进等人很快得出结论,参与《远山》剧组工作的于莉,多半用的是化名。

    视频里,刑警已经结束询问,靳寻也按照程序签字盖手印。

    江进撑着头看着这一幕,直到靳寻离开,刑警将录入电脑的笔录存档,江进也收到了同一份副本。

    不知是不是他过度解读,前面靳寻的一问三不知和撇清和刘明生的关系,都比较顺畅自然,唯独是后面提到黎湘的部分稍显刻意,好像是故意引导警方关注她。

    如果是作为前员工的辛念和黎湘不合,并将黎湘视为提款机,黎湘忍受几年终于忍无可忍,派人动手,这在动机上也可以成立。

    但问题是,汽车爆炸案发生时辛念已经辞职,他们的注意力已经从黎湘身上转移,放在十三年前的周长生的失踪事件上。

    而且根据春城民警的了解,近来黎湘和辛念仍有来往,辛念还在《远山》的后期制作的讨论会上出现过。

    照这样看,她二人并没有交恶,或者是曾经有嫌隙,如今已经修复。

    想到此处,江进闭上眼揉了揉眉心,又将越发沉浸的思路拽了回来,无论如何黎湘都和现在调查的连环案无关,他不该浪费太多精力在这里。

    于是江进又将手边的资料放到一旁,再度看向靳寻和刘明生的笔录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黎湘来到姚珹的住处时,阿姨和助手刚忙完一轮。

    黎湘摆摆手,示意两人不用招呼,正说着,身着睡袍的姚珹从卧室出来了。

    黎湘只吃了一点汤水,并不太饿,就随姚珹进了里屋说话。

    这里的陈设不似法国别墅,但大同小异,都是按照姚珹的使用习惯来的,尤其是家庭影院,收放自如的大型幕布。

    幕布上正播着黎湘演的《她有罪》第二集 。

    两人一同看着前方,黎湘念叨着今天在墓地发生的事,包括靳寻对她说的话。

    “他是在警告我。”黎湘这样评价道:“给我机会离开。”

    姚珹:“以我对他的了解,他不只是给你的机会,也是给他自己机会。或许真的动起手来,连他自己都不能喊停。”

    黎湘低语:“太自以为是了。”

    姚珹问:“怕他吗?”

    黎湘想了想:“说实话,怕。但又不怕。”

    姚珹:“我的意见是,要先克服恐惧。恐惧会令人做错决定,失去先机。”

    黎湘:“嗯。”

    黎湘看着屏幕中的自己,一时恍惚。

    那毕竟不是真正的她,她总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,因在大众眼中她什么都有了,她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然而事实上她自觉在某些方面一贫如洗,身不由己。

    姚珹忽然问:“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,回到十三年前,你还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么?”

    黎湘眯着眼,再度想起那场大雨,那扑通一跪,那些嘶吼哀求。

    她摇了摇头:“我不知道。就算预知了会有今天,我也不知道在那个当下,我是否还有别的选择。”

    走到那一步,是因为无他路可走,但凡有别的选项,大概都不会一条道走到黑。

    谁会愿意把自己逼上死地呢?

    而事实就是,绝处才能逢生。

    黎湘说:“当年的选择就和今天一样,我已经习惯了不给自己留退路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次……”姚珹的手落在她的手上,握住了,“你不是一个人。”

    黎湘眨了眨眼,反握住他的,点头。

    随即她靠向他,将头歪在他肩上,蜷缩着自己。

    姚珹起初身体僵硬,很快便搂住她的肩膀,再次看向幕布。

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耳边传来均匀的呼吸声。

    姚珹低头一看,黎湘已经睡着了。

    她的身体逐渐下滑,姚珹往旁边挪了挪,让她枕在自己腿上。

    放在睡袍口袋里的手机震动着,姚珹拿出来看了眼就按掉。

    他的另一只手始终握着她的。

    直到现在他仍记得那一年,当他得知林新有变,还是因为姚岚在姚仲春面前提起那个雨夜,她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学生跪在靳寻面前哀求。

    姚岚不知道前情,姚仲春没告诉她,姚岚是偶然提起,可姚珹一听便知她说的人是谁。

    姚岚借由此事跟家里表达,她并不打算和靳寻联姻,他们不是一路人。

    而后在院子里,姚珹状似不经意地问起细节。

    姚岚描述一番,说:“如果她说的都是事实,那不是她的错。把我放在那个位置,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怎么办。她的方法虽然不够聪明,但在那样的境地之下,又有什么方法是聪明的呢。”

    姚珹:“你同情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