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书吧 - 都市小说 - 四合院之易家有子在线阅读 - 第1章 易家有子

第1章 易家有子

    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四。

    四九城,南锣鼓巷16号。

    有时候易华伟总以为自己在做梦,但这一梦却十八年未醒。“回不去了啊!”易华伟深深呼出一口气,在寒夜里如同烟柱散开。

    易华伟原本生在春风里,长在红旗下,勉强算一个朴实无华的富二代。父母勤劳能干,还有点商业眼光。在一个二线城市拼搏几十年帮易华伟攒下不少家产。家里在工业区旁边有两栋楼,市中心还有三间商铺。

    小时候父母忙于赚钱,易华伟属于散养状态。学习没啥天分,勉强上了个二本院校混了个毕业证。毕业后就开始了啃老生涯,也没啥创业之类的想法。

    从小爱好就是看看书,打打游戏偶尔刷部电视剧。父母也不指望他有啥大出息,平平安安活到老就行。

    浪到了三十来岁,在父母的催促下找了个媳妇。易华伟对这媳妇挺满意,虽然不是很漂亮但还算秀气,主要人也本分。家里条件大差不差,爱好也相近。这天陪媳妇刷完剧,两人开始研究造小孩,事后,沉沉睡下。

    醒了之后,看着周围人群,一下懵圈了,头一痛又倒下了。昏昏沉沉中被一个大婶捡走,带到了一个四合院安顿下来。大婶报警寻人未果,因为本身无法生育顿时起心思,跟丈夫商量后决定将易华伟收养。大婶丈夫给易华伟起了个名字,也叫易华伟。呵呵!

    看着院子里陌生又带着点熟悉的面孔,易华伟有些疑惑,直到听见他们的称呼才确定自己是穿越到了《情满四合院》里。

    易华伟欲哭无泪,自己小日子挺滋润的,也不符合主角标准啊,为什么要给他这个待遇。再见了父亲母亲,再见了媳妇,再见了手机,再见了……

    收养易华伟的正是一大妈夫妇,额,那时候还不叫一大妈。易中海开始有点不情愿,后来看易华伟乖巧懂事嘴还甜才渐渐接受了这个便宜儿子。易华伟也慢慢地接受现实,将这里当做自己的家了。

    时光如梭,一晃就已经在这四合院里待了十二年。原本乖巧伶俐的稚嫩幼儿也逐渐长成挺拔俊秀的英气青年。

    易华伟过来的那一年正好是建国那年,中华大地刚刚结束了长达百年的苦难,满目疮痍,百废待兴。周围群狼环伺,且物资匮乏,但在一群伟人的领导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。

    四合院里的人大多数是附近第三轧钢厂的工人及家属,少数是其他地方安置过来的。

    四合院以前据说是个王爷府是个四进大院,后来把外院建筑及墙壁拆除后成了一个三进院子。

    整个大院住着十多户人家。前院西厢房住着闫埠贵一家六口,后面于莉嫁过来之后闫埠贵跟人置换了一间耳房。闫埠贵,绰号“阎老西”在附近红星小学的一个普通教员。为人精明,喜欢算计,用贾张氏的话来说就是“粪车过去都要尝尝咸淡”。家里咸菜都要数着分,口头禅是“吃不穷,喝不穷,算计不到才受穷。”易华伟颇为赞同却学不会。

    闫埠贵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,大儿子阎解成二十五岁了,之前初中毕业后就在街道晃荡到处找零工。

    也就是前几年轧钢厂扩招的时候,易华伟的便宜爸爸易中海,跟厂里卖了个面子才将他招进去做了个学徒工。转正后就跟于莉结了婚,于莉还没有工作,两口子现在住在一间小耳房里。没有分家,每月上交全部工资,闫埠贵给他两口子每月五块零花钱。

    二儿子阎解放,今年二十,成天不着调,在街上混着,偶尔帮人做个小工赚点零花钱。

    三儿子阎解旷刚刚初中毕业,留了几年级,把闫埠贵气得不清。目前跟着二哥混日子。

    四女儿闫解睇,今年才十三岁还在读初中。小时候还蛮可爱,易华伟没事还喜欢逗弄一下,可惜越长越歪了。

    前院还有五户人家,都是其他地方安置过来的,平日里生活没啥交集,也就点头之交。

    易华伟跟易中海一家住在正院东厢房,易中海把房子隔了个小间出来,易华伟就住在小房间里面。

    五五年开始工资改革,分类分级,四九城分为六类,党政机关干部分为30个行政等级,一级最高。企业工人分为八个技术等级,八级最高。专业人员比如工程技术员,教师,医务工作者,文艺工作者分为十级,一级最高。

    易中海前年通过的八级考核成为全厂第二个八级工,第一个是个焊工。每月工资九十九,加上什么质量奖,安全奖,节约奖和加班费啥的,每个月能拿近一百多块钱,在四合院数第一。

    易中海自从收养易华伟后,小心思没那么多了,日常生活里没那么重的心思也多了许多笑容。

    一大妈年轻时候受过寒,生不了孩子,收养易华伟之前,除了照顾后院聋老太太之外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。收养易华伟之后生活有了希望,平日照顾易华伟和老太太之余也会跟邻居们聊聊八卦,身体都有了起色。

    正院西厢房住着贾张氏一家,贾父生前也在轧钢厂工作和易中海一个车间。平日里面对面关系也就好一点。在一次生产事故中意外身亡后贾东旭顶了岗。

    易中海因为贾父的缘故依然收了贾东旭为徒,因为家里有了个便宜儿子,对贾东旭也没原剧情里上心。工作中倒也尽心教导,生活里却只是偶尔接济。

    贾东旭模样还是比较周正,个头较高,看起来也是一表人才。人也聪明,进厂八年就通过了四级考核,前面三年还是学徒期,只是运气不好,因为五九年起职工就基本上提不了级。

    贾张氏在贾父故去前,心态还没有后期那么扭曲,平日里也会纳点鞋垫补贴家用,只是爱沾点小便宜,喜欢和街坊邻居斗嘴,口头不能吃亏。贾父故去后,可能失去了压制,平日里做完家务就坐穿堂口纳鞋垫,平常没事就坐在院子里和邻居闲谈家长里短啥的,一双鞋垫纳两个月。

    看着那家吃好吃的就嘴馋,坐人家里不出来,开始人家还可怜他们孤儿寡母又不好意思赶她出去,有啥好吃的会分一点。日子长了看见她上门就躲。贾张氏没讨到便宜就撒泼打滚,在家里骂骂咧咧。

    一来二去名声也就坏了,这年头名声还是很重要的,正所谓三人成虎,众口铄金。按理说贾东旭模样周正,有工作,有房子,还有个八级工师傅。找个城市户口有工作的姑娘也不是太难。但是相过几次亲,都没成。

    就因为人家姑娘父母到附近一打听,这样的婆婆谁敢把把女儿嫁过去,还不是把姑娘往火坑里推。因为没成,贾张氏还把几个媒婆骂得不轻,这样一来,更加没有姑娘上门了。一拖拖到了二十三,贾东旭也急了。也不要求一定得是城里姑娘,就花重金请媒婆到附近农村找。贾张氏咬咬牙,用老贾的抚恤金买了一台缝纫机。

    秦淮茹的模样身段在秦家村附近的十里八村都出了名的。父母心疼姑娘,家里重活也舍不得让她干,平日里也就做做家务,养得是白白嫩嫩。那时候的农村是真苦,农活是真累,辛苦一年也就混个温饱,衣裳得几年才能做一身。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

    秦淮茹家里的门槛都被媒婆踩低几寸,知道自己条件,也想挑个好一点的人家。挑来挑去年纪也不小了,就在心里着急的时候贾家请的媒婆就上门了。

    秦淮茹上贾东旭家里相亲的时候整个南锣鼓巷都轰动了,用何雨柱后来的话讲就是“这么漂亮的姑娘嫁到贾家,真是白瞎了”

    贾东旭一眼就相中了秦淮茹,贾张氏看儿子喜欢,也就不再说什么农村姑娘配不上她儿子啥的,合计着,农村姑娘就农村姑娘吧,不但听话还能能换点便宜粮。一脸和蔼让街坊邻居们见识到了啥叫变脸。

    秦淮茹年轻那知道世界的险恶,看着贾东旭一表人才,还是个工人,婆婆看上去慈眉善目,家里还有台缝纫机。回去和家里说了下贾家的家庭条件,秦淮茹父母也就应允了这门亲事。

    城里小伙娶媳妇一般彩礼都是二十左右。贾张氏给了秦父十元,两家都觉得赚了。因为一般在农村彩礼都是五元左右,别看才五元,一个农村的壮劳力得攒半年。条件差点的,一袋白面也将就。

    贾东旭和秦淮茹于五五年结婚。婚宴摆了两桌,两荤六素。大院里一户坐一个人,秦家来了四个人,秦父秦母,还有秦淮茹大伯三叔。贾家没啥亲戚,贾张氏也早与娘家断了往来。对了,菜是叫何雨柱炒的,没给钱,当晚何雨柱醉了。

    婚后第二年,天空一声巨响“盗圣”闪亮登场,贾梗出生了。贾东旭取名贾梗,小名棒梗,说是贱名好养活。蜀城的金普洛提亚的四合院之易家有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