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书吧 - 历史小说 - 重生之吴霸春秋在线阅读 - 第261章 为蔡侯伸张正义

第261章 为蔡侯伸张正义

    滋德殿内,庆忌正在召集群臣议事。

    与往常一般,真正的国家大事,尤其是关于军事方面的事情,庆忌从不会召开大朝会,而是与三公九卿一起商议,或者只是跟几个心腹谋臣商议。

    此时,与庆忌做在一起商议大事的,是太宰季札、右丞相计然、廷尉伍子胥、治粟内史范蠡、典客伯噽、大司马孙凭,以及掩余、烛庸二公子。

    八个吴国重臣,都齐聚滋德殿,可想而知庆忌一定是有大事一起商议的。.

    “二三子,根据郢都方面,黑冰台的探报,楚令尹囊瓦,扣押了蔡侯。”

    “甚么?”

    庆忌此言一出,顿时满座皆惊。

    好端端的,囊瓦为何会扣留作为诸侯的唐侯与蔡侯?

    季札很是不解,于是在一阵错愕后,问道:“大王,不知囊瓦何故扣扣押蔡侯?”

    “无非是贪婪所致也。”

    庆忌轻笑一声,说道:“年初之时,蔡侯申到郢都朝拜楚王,蔡侯有玉佩皮衣之属,甚为华美,囊瓦垂涎,欲求而不得,所以囊瓦进谗言于楚王,软禁蔡侯于郢都。”

    闻言,季札、伍子胥、范蠡等在座的大臣都不禁面面相觑,有些哭笑不得的神色。

    因为垂涎他人的东西,求而不得,就把人家软禁起来,逼着对方献上宝物,这种事情只有楚国人,只有囊瓦这般贪婪之人,才能干得出来!

    庆忌口中的蔡侯,是蔡昭侯。

    根据历史记载,公元前509年,蔡昭侯朝拜楚国国君楚昭王(熊轸),当时蔡昭侯制作两块玉佩和两件皮衣,把其中一块玉佩和一件皮衣献给楚昭王。

    楚昭王穿上皮衣带好玉佩,设享礼招待蔡昭侯。

    蔡昭侯自己也穿带另外一件皮衣和玉佩。楚国令尹囊瓦(子常)想要蔡昭侯的皮衣和玉佩,蔡昭侯不给。

    囊瓦便向楚昭王说蔡昭侯的坏话,并将蔡昭侯扣留在楚国,一待就是三年。

    无独有偶,同样遭到如此厄运的,还有唐成公。

    公元前507年,唐成公到楚都郢朝见楚昭王,贪婪的楚国令尹囊瓦私自索要他乘坐的两匹骕骦马,唐成公坚决不给,因为那是唐国的传国之宝,故而被囊瓦扣留。

    后来唐国义士华宝灌醉唐成公的随从,将骕骦宝马偷出献给子常,唐成公才得以放出回国。

    从此,唐、楚二国结仇。

    蔡国人知道实情后,坚决请求蔡昭侯把玉佩、皮衣献给囊瓦。

    囊瓦如愿以偿的得到玉佩、皮衣后,才向楚昭王说好话释放蔡昭侯。

    之后,蔡昭侯回国,到达汉水时,拿起玉丢入汉水中,说:“我要是再渡汉水往南,有大河为证!”

    而蔡昭侯回到蔡国后,就前往晋国,以他的儿子公子元和大夫的儿子作为人质,请求与晋国一起攻打楚国。

    但晋国没有同意!

    饶是如此,历史上的囊瓦仗着楚国的权势,接连扣押蔡昭侯、唐成公,终于酿成大祸,险些让楚国灭亡。

    因为在原来的历史上,公元前506年,吴国联合唐国、蔡国出兵征伐楚国,攻陷楚国郢都,楚昭王因此而仓皇逃到随国避难。

    在吴国挥师破楚的战争中,蔡国、唐国都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
    “楚国有这般贪婪成性,且可把持国政的令尹,社稷何以安宁?”

    季札捋须含笑道。

    在一侧坐着的伍子胥,亦是冷笑一声,说道:“囊瓦,贪婪小人也。楚国若亡,囊瓦定然难辞其咎!”

    “大王告知臣等蔡侯被楚人扣押一事,恐有大事相商?”

    治粟内史范蠡意味深长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

    庆忌眯着眼睛,缓声道:“楚人卑鄙,无端扣留前往朝拜之国君,岂能不引人愤慨?寡人,要为蔡侯伸张正义,出兵以使楚国交出蔡侯!”

    一听这话,在座的大臣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。

    尊王攘夷,伸张正义的旗号,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诸侯树立过。

    毕竟,师出要有名!

    吴国要帮蔡侯出头,伸张正义,攻打楚国的吴军就是正义之师,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
    虽说,吴、蔡两国并不接壤,彼此没有太多的来往,甚至于在十一年前的鸡父之战中,蔡国还加入到以楚国为首的七国联军中,一起对付吴国。

    但,那都是过去的事情!

    楚国这样欺负自己的附庸国,连庆忌都看不下去!

    至少舆论是站在吴国这边的。

    庆忌的形象,一下子就变得伟岸起来!

    这十分有利于庆忌日后会盟诸侯,成为霸主。

    听说庆忌打算出兵伐楚后,跟楚国有着血海深仇的伍子胥、伯噽都显得十分激动,脑子飞速运转,想要因时制宜的,为庆忌规划出伐楚的具体方略。

    “大王,我吴国虽仍有一战之力,然,切不可动辄大战,与楚国全面开战矣。”

    作为吴国的太宰,季札十分了解吴国当前的状况。

    经过近几年所推行的新法,吴国厉兵秣马,精兵简政,国力的确大大增强。

    但,岂能跟老牌的霸主大国楚国相提并论?

    论军事力量,同等条件下,吴军完胜楚军。

    只是以综合国力来看,吴国与楚国两相比较之下,依旧是稍逊一筹的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十分残酷的事实。

    “大王,太宰所言极是。”

    一向比较冷静的范蠡,跟着作揖道:“楚,大国也,疆域辽阔,地方数千里,带甲数十万,战车数千乘,不容小觑!”

    “若只是在边塞作战,小打小闹,而非动辄大战,楚人或可不发倾国之兵。”

    “若楚人发倾国之兵而来,与我吴国死战,或我吴军深入楚国腹地,为其层层拦截,则为吴军有疲敝之危,恐丧师辱国也!”

    “届时,我吴国数年积攒之国力,消耗殆尽且不说,恐楚师再度伐吴,而吴国力有不逮,有失地之痛!”

    “请大王三思!”

    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。

    范蠡的这番话,固然难听,但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庆忌的心里,又何尝不清楚?

    从地图上看,吴国的疆域已经接近楚国的一半。

    吴国的疆域面积已经略大于秦国、齐国,次于楚国与晋国。 迷惘的小羊羔的重生之吴霸春秋